新闻资讯

NEWS

安徽中医药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赴五校开展实地调研,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夏宏武、李欢欢、黄顺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2025年4月22日至2025年4月26日,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建筑大学,围绕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与需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多维度实地调研。调研队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体质测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精准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状态与心理需求,力求为高校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提供系统性对策建议。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精准“体检”,更是一次对当前大学生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深度观察与反思。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问题研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一、调研背景:身心健康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当前,中国高校在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领域。伴随学业负担加重、社会竞争加剧以及疫情影响的叠加,不少大学生群体呈现出运动不足、健康素养薄弱、心理压力高企的现象。根据《全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2024)》数据显示,近40%的大学生体质指数不达标,约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倾向。


正是在此背景下,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使命感,设计并实施了此次跨高校、多方法、系统化的实地调研,旨在通过数据支撑与问题分析,为高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二、调研方法:科学系统,多渠道深度收集数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研队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基础体质测试等多元手段。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身体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状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设计了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问卷,确保样本量充足、数据代表性强。现场访谈则针对性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通过开放式问题了解其运动习惯、心理压力源、健康支持需求等,捕捉定量数据难以呈现的细腻心理动态。


基础体质测试涵盖BMI测量、肺活量测试、50米短跑、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结合自评健康状态,形成对身体素质的全面评估。调研队成员在炎炎夏日中顶着烈日,不畏辛苦,穿梭于各高校校园之间,专注记录每一份问卷,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


图 1 图为调研队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研发现一:运动参与率偏低,体质健康亮起黄灯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大学生中,近六成每周运动时间不足两小时,缺乏规律性体育锻炼。BMI异常率(超重或肥胖)达27.8%,且存在显著的年级递增趋势:大一学生中体质指标尚可,而大三、大四阶段学生体能明显下滑。


从体测项目看,肺活量、短跑成绩整体偏低,部分学生灵活性、耐力性指标明显不足。尤其是女大学生中,运动参与率更低,表现出更高比例的体质风险预警。访谈结果表明,受访者普遍将“课业繁重”、“运动设施紧张”、“缺乏锻炼动力”作为运动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显示出健康行为培育与校园环境优化的双重需求。


四、调研发现二:心理健康问题渐趋常态化,压力管理亟需引导


心理健康状况方面,调研队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发现,大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达23.5%,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9.2%。高年级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焦虑与抑郁指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通过现场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包括:考研压力(43.7%)、就业焦虑(29.1%)、人际关系困扰(17.6%)及家庭期望压力(9.6%)。





图 2 图为调研团队对数据进行处理


然而,尽管压力普遍存在,能够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的比例仅为14.2%,暴露出心理健康资源可及性不足与学生心理服务认知有限的问题。


五、调研发现三:健康素养认知与行为存在脱节

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普遍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但在实际行为中,健康素养转化率不高。仅35.8%的学生表示能够“坚持规律运动、均衡饮食与心理自我调节”,而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运动中断、熬夜作息、情绪管理不良等问题。


学生对营养饮食的重要性认知虽高,但实际饮食结构中存在油脂摄入偏高、蔬果摄入不足、外卖依赖严重等现象。访谈中有学生坦言:“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总是忙起来就顾不上了。”


六、问题成因:系统支持体系仍需完善


综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调研队总结出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1)外部因素:高校健康教育资源不足、运动场地与设施紧张、心理支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2)内部因素:学生健康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压力应对策略单一;(3)社会因素:升学与就业压力激增、网络环境影响下健康行为异化等。这些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亟需系统干预与综合治理。


七、对策建议:构建协同推进的身心健康支持生态

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健康教育系统化: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科学锻炼、心理健康、营养指导等模块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持续渗透,提高健康素养转化率。

(2)运动环境优化: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布局,延长场馆开放时间,推行“健康积分”激励机制,提升运动参与便捷度与积极性。

(3)心理支持多元化:增加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力量,推广心理健康普及讲座与团体辅导活动,建设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实现多层次、可及性高的心理支持网络。

(4)压力管理教育前置化:开设学业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压力应对方法,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5)社会资源整合:加强校企合作、校地联动,打造涵盖健康筛查、运动指导、心理干预一体化的大学生健康促进体系。


结语:以调研为基石,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次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的实地调研,不仅揭示了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与挑战,也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真实、系统的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更重要的是,这次调研唤起了更多高校、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未来,安徽大学体质健康调研队将继续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化调研成果应用,探索创新路径,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科学、可持续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支持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梅可方文发 池小虎 张万峤)